2012年1月14日 星期六

大安區樂齡學習中心 採訪

文/彤芬

我想100年的課程已結束,以下這些話可能是下學期的學員會比較多反應啦:
我想採訪大安區樂齡學習中心,地點在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11樓
網頁如下:
http://elder.tpml.edu.tw/xoops/modules/tinyd0/index.php?id=1
如果下學期有人想要一起去採訪,請告知我。

目前想到的採訪主題還很淺顯,不外乎環境介紹、活動介紹,結論就是讓長輩有個有趣的終身學習環境,說不定也可以現場訪問幾個正在使用中心的長者,來點一手資料。文章架構有點像是我之前寫的蒙藏文化中心那篇。不過當然我想做些突破啦,尤其標題不要再老掉牙的什麼<活到老,學到老>或是<學無止盡>,這些標題連我看到都不想念下去,懇請老師和其他同學給點建議來腦力激盪,感恩!

2012年1月13日 星期五

精彩下標題 一話力

文/彤芬

今天上職訓中心的網站看到課程<如何提升表達能力>,對於我們寫文章下標題非常有幫助,請參考泰山職業訓練中心的職業訓練網路大學網頁,http://www.vtu.nat.gov.tw/admin/competenceFront.do?act=findView&ClassId=3&CompetenceId=17

只要完成註冊,就可以免費上網上許多課。我說的和下標相關的是【RNT100】如何提升表達力課程,建議讀第一章1-2和1-3即可,其他有興趣自己再念。

2011年12月21日 星期三

「民告官」不好告 勝更難

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大樓外觀
(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三段1巷1號)

文/許家宜

台北高等行政法院,不像其他主要的法院集中在總統府周圍的博愛特區,而是獨自座落於大安區臥龍街的靜謐巷弄中。一樓有挑高的寬敞大廳,並設置服務態度親切的訴訟輔導窗口,而各法庭則多設於二樓,整體看來展現了莊重肅靜的氛圍。

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與台中高等行政法院、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負責行政訴訟案件的審理。其管轄範圍是三者中最為廣闊者,包括:新竹以北各縣市、東部的宜蘭縣和花蓮縣,以及離島的金門縣、連江縣。


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莊重肅靜的一樓大廳
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各科室樓層一覽表
今年11月,有一則有關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的新聞報導:台南市男子蘇水波積欠汽車燃料稅已6年,交通部公路總局卻在法定請求權期限過後1年才要求他繳稅,蘇某要求免繳,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認為公路總局已逾時,遂判蘇某勝訴。由此可見,行政法院是「民告官」的審判機關,人民在自身權益與政府部門施行公權力衝突而有爭議時,透過這個管道,可以爭取法律上應有的待遇。

然而,與高高在上的政府單位打官司,人民往往會生起莫名的畏懼感,覺得自己以小搏大,恐怕難有勝訴的機會。其實這樣的想法也無可厚非,因為行政法院的法官與被告的行政單位,在國家體制上同為公權力的執行者,因此在行政官員挨告時,法官對於「同我族類」很自然地會有袒護的傾向。所以不難想像「民告官」要成案、勝訴有多麼困難;行政法院也因此常被人們譏諷為「駁回法院」。


設置於一樓的的訴訟輔導窗口 人員服務態度十分親切

行政法院與一般法院分屬獨立的審判體系。前者所處理的是行政訴訟,後者所處理的是傳統的民事、刑事訴訟。行政法院原是二級二審制:高等行政法院、最高行政法院;不過最近立法院通過修法,改為三級二審制,也就是簡易行政訴訟案件歸由一般法院的地方法院設專庭審理。一般法院則通常是三級三審:地方法院、高等法院、最高法院。行政法院之所以採「三級二審」,是因為在訴訟程序進行前,須先經過「訴願」程序,初步處理「行政處分」爭議,再進入司法審判階段。

此外,行政訴訟屬於公法上權利的糾紛,不涉及刑事法上科處刑罰的問題,與民事訴訟程序性質上較為類似,因此行政訴訟法中有「準用民事訴訟法規定」的法條。

日後如果在報紙上看到有關司法的社會新聞時,不妨留意是不是行政法院的官司,評評是「民」有理,還是「官」有理,這樣可以提升自己對行政訴訟法制觀察的敏銳度。

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

天堂之路 v.s. 天使花園

文/謝英德

台北市大安區因緣聚會無獨有偶地,各種宗教殿堂匯集在一起(如圖示),造就了新生南路成為虔誠信仰和精神寄託的代名詞,一條通往「天堂之路」的光明指標。

「天使花園」大安森林公園,上天的安排駐留在天堂之路,公園飛舞著天使精靈,撫慰著都市叢林中人們的心靈。

「天使花園」由四條主幹道新生南路、信義路、和平東路及建國南路,合圍而成完整的長方形休憩綠地,周長2300公尺、面積25.897公頃四周有最豐富的文教社區及最多元的宗教信仰,各種宗教向人們展示不同的信仰和建築風格,包括佛教、回教、天主教及基督教,大安森林公園自然而然成為人們精神寄託的的融爐。

台北市乃致全台灣可說是獨一無二的文教社區及宗教信仰大集合,包括聖家堂、靈糧堂、清真寺及觀世音像,周邊有各級學校、住宅社區,每逢假日或宗教節日最能突顯各級宗教的特色和教友聚會方式,也因此宗教形成了大公園的特色和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,向居民和路人傳達和平友愛精神。

回顧各教堂和佛像歷史軌跡,印證社區與宗教多元發展,每當霞光初起一直到暮色籠罩,天堂之路及天使花園充滿梵唱與詩歌相答,虔誠與祝福洋溢,接下來介紹各教派神聖殿堂:

聖家堂:
1952 3月,由冉守謙、魏善強、巴恩理、南懷仁等四位耶穌會會士的神父應郭總主教的邀請,在安東街40910號開始傳教,為本堂第一座聖堂,亦是台北總教區的第四座聖堂。1953 年購置台北市新生南路250號土地並建本堂第二座,是板橋林家土地,即為本建築物的起源。

聖家堂的建築外觀鳥瞰呈十字架型,堂高63尺無柱;帳棚式的建築,使人無空間壓迫感及視覺障礙而能靜心靈修,舉心向上。而巧妙運用彩色玻璃及天光,使聖家堂呈現自然神聖的氛圍,又好像進入神聖的聖地,掃除人內心世俗的煩擾。聖堂中所呈現宗教意含的一景一物,使人與神聖更加接近,宛如進入天主的家。1998 年從比利時運來,已有百餘年歷史的十八幅聖經故事的彩繪鑲嵌玻璃,是法國著名的藝術家李維克的作品。在一般歐洲教堂都將彩繪玻璃放在高高的教堂頂端,本堂卻將它親切地安置在聖殿裡的兩旁,如真人大小的彩繪玻璃就可以和人面對面,讓人可以看個仔細。在彩繪玻璃的下端還有解釋每段聖經故事,很值得大家欣賞美麗的彩繪玻璃。

靈糧堂:
1934年:趙世光牧師在上海建立靈糧堂,成立中國靈糧世界佈道會。
1949年:大陸變色,趙世光牧師撤退至香港,嶞後展開密集佈道與建堂的工作。
19549月:成立台北靈糧堂,先後借女師附小幼稚園及台銀幼稚園聚會。
19578月:寇世遠弟兄全職事奉負責牧養工作。
195711月:在現址首次建堂完成(當時購地經費八萬元)。
1986年:舊堂改建,宣教大樓獻堂。
1988年:展開一連串的植堂運動,首開三重靈糧堂。
1990年:成立靈糧教牧宣教神學院。
1995年:創設成立佳音廣播電台。
1996年:教會牧養轉型,分區牧養小組教會正式展開。

清真寺:
台北清真寺採用阿拉伯建築設計,並參照伊斯蘭教法規定。建物含圓頂禮拜大殿、洗淨水房、禮堂辦公室、圓柱拱環長廊、喚拜尖塔與庭院圍籬等。建物主體結構為鋼筋水泥,拱門門眉與1960年落成以來,該寺一直都是台北穆斯林的傳教禮拜中心,世界各伊斯蘭回教國家國王、總統及各界領袖如果前往台灣訪問,均把蒞臨台北清真大寺為重要行程之一,其中包含1971年訪問台灣的沙特阿拉伯前國王費瑟。1999629日台北市政府則正式將該寺定為台北市定古蹟。

2011年12月2日 星期五

永康街不能錯過的風味小店

文/吳玟珊

第一次訪永康街,就被他許多迷人的小店吸引,我很訝異,原來信義路上有條看起來不起眼的小街,竟然挺異國風味的!這條街據說是日本人在住的,後期也有幾位台灣名人在這居住過,這有歷史悠久的照相館、西裝店,喚起老一倍爺爺、奶奶的記憶,而現代的風味小舖與小吃,也使這條小街更受人喜愛

這邊的巷子都有許多令我感興趣的小店,在永康街10巷有一間歐洲建築的德式料理(歐德嬤風味館),服務生穿著傳統的歐式衣著,讓人更加感受到歐洲的小風情。繞到麗水街會看到一間熱門時間就是需要預約的日式音樂燒烤店(沖繩小Cafe),店內的音樂跟店內的布置很有日式風格的感覺。

當然除了特色料理之外,少不了女孩最喜歡的蛋糕下午茶小店,我發現了三間小店,分別是手作的蛋糕鬆餅烘培坊(兔子公爵)、巧克力專賣店(巧克巧克)、甜點童話小舖(品悅坊),讓我忍不住要找時間來這裡品嚐美味下午茶了!

熱鬧雖熱鬧,但隨著夜晚到來就恢復安靜的永康街,令人覺得很舒服!這就是我這一次新認識的永康街。

2011年12月1日 星期四

永康街初訪

文/陳慧如

來到台北一年的時間了,常聽朋友說,永康街有很多美食,但直到這次,因課程所需才有機會一睹永康街真面目

在這之前,我逛過不少台北夜市,但大多都是擁擠的住家式夜市型態。永康街琳瑯滿目的美食館以及精品店,感覺上很夜市,但真正走進街區後,我發現永康街沒有我原先設想的那種吵雜、擁擠感。寬闊及乾淨的街道,再加上充滿恬靜自然氛圍的永康公園,使置身永康街區的人們,能夠同時獲得娛樂及休閒上的滿足。

感謝我們的導覽小姐,使得第一次來到永康街的我,就有了大大的收穫。除了認識圍繞在永康公園附近的商圈外,走入巷弄裡,也別有洞天。由於,本身對歐風的建築設計有極大的憧憬,所以,在這趟導覽過程中,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歐嬤烏蘇拉德國風味餐廳,光是他那歐式鄉村的建築,就足以令我想深入感受一下異國情景。

說到異國情景,導覽小姐介紹的清風58沖繩料理,也令我很想一窺究竟。聽說身為日本琉球人的老闆,還會三線琴彈奏,也常在永康公園組團演唱,我覺得,身處異鄉的他,是一個很幸福的人,因為他實現個人興趣之餘,還可以把家鄉的料理帶到台灣來與眾人分享,此般能隨心所欲的人生體驗,是我個人一直在努力追尋的,所以我十分欽佩老闆的精神,值得作為借鏡。

相信每一個店家,都有屬於它們背後的歷史故事,日後,我會花時間及用心思,好好一一挖掘。

2011年11月1日 星期二

北師附小同慶


文/魏美琪

十月廿五日是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03年校慶,這一所位於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94號的小學,可能是本區最老的小學。在十月廿二日星期六,我的母校北師附小舉辦第十六屆(光復後)畢業已五十年的校友會。

許多同學都是自畢業後分別五十年未曾見面,少數則是一直保持聯絡,更多的是為了這次的校友會才又密切的聯繫。五十年後能重聚一堂,在整個人生來說都是相見不易啊! 許多同學自國外返來,也有多位是帶另一半參加,大家心情都是又激動又興奮。 同學代表致詞,最感人的是播放已經往生的同學遺照,大家起立致意,不勝唏噓,背景音樂選的是[童年][往日情懷],已有多人在拭淚。最後,校長頒發傑出校友獎,畢業五十年還能從現任校長手中得此殊榮,絕對是對他的貢獻又一次最大的肯定。

在校的學弟妹們舞動雙龍來歡迎華髮早生的學長姐,以往的教室早已蓋成教學大樓,屹立超過百年的紅樓,依然可以與我們的記憶深處相連接。

不論我拍了多少照片也無法表現出心中的感動,再會了!母校,明年我還會再回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