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

塞外草原現大安 蒙藏文化中心簡介

文/彤芬
 隱身於青田街靜巷中的蒙藏文化中心,三層高的白色建築,予人沉靜莊嚴的印象,而自上而下呈傘狀散開的四色嗎呢旗,又透露此樓有草原民族文化的影子,其實這兒不僅目前作為蒙藏文化中心,還是章嘉大師的住所遺址,所以中心內不僅有蒙藏建築特色、展示蒙藏器物和藝術品,還收藏章嘉大師的衣冠及舍利子。

章嘉大師對台貢獻
 藏傳佛教的黃教有四大喇嘛---章嘉、達賴、班禪、哲布,而章嘉是其中地位堪稱最高者,並且自清康熙起,每一輩轉世的章嘉都被尊為國師,常駐北京,對於朝廷的蒙藏和宗教政策發揮巨大影響力。

 章嘉在世間是不斷轉世的,而蒙藏文化中心所紀念的章嘉大師,指的是本名羅森班殿,丹畢蓉梅的章嘉轉世活佛。他出生於西元1890年,移居北京不久,適逢民國肇建(西元1912年),而國民政府沿用舊章,續尊其為國策顧問,爾後,他亦隨國民政府播遷來台,曾任蒙藏委員會委員、國大代表等職位,在政治上,影響國民政府的蒙藏政策甚鉅。此外,身為中國佛教會理事長的他,對台灣佛教界貢獻良多,最大的成就有二﹕其一是環島弘法,將當時已經日本化的佛教導回原本的佛教樣貌,其二則是在民國四十四年,成功地將唐三藏的舍利子自日本迎回台灣安置。現在大家可以在日月潭玄奘寺中看見唐三藏舍利子,便是章嘉大師和日本政府談判成功的成果。

蒙藏中心建築歷史
 蒙藏文化中心光復前是一名台灣帝大(現台灣大學)日籍教授的住所,光復後,行政院蒙藏委員會接收其地,將之改建為章嘉大師的住所兼接待處,在這個佔地200多坪的廣大空間中,章嘉大師可以舉辦較大型的會議。建築內亦保有蒙藏建築的特色,譬如一樓和二樓正梯型的窗框和門框,便是一個例子。

蒙藏文化與現代文化
 或許有人認為蒙古和西藏在地理位置上相當遙遠,文化悠久古老,也不具經濟強勢,那麼蒙藏文化和現代生活會有什麼關聯呢?其實,最明顯的例子便是宗教了!提到藏傳佛教,即所謂的密宗,可說是台灣人人耳熟能詳,而受此宗教影響,改變了價值觀的當代人士,更是不計其數。

 此外,蒙藏生活文化其實與當今最熱門的「生態倫理」議題是密切結合的,因為蒙藏民族是草原民族,過著畜牧生活,所以深諳與自然和諧共處之道,他們總是一物多用,減少浪費,而且尊重自然界的動植物資源,恪守生態平衡之道,絕不因一己私益而趕盡殺絕。

 一物多用的範例相當多,比方說哈達(絲質長巾)還是嶄新的時候,它代表主人崇高的禮敬與祝福之意,被送給他人,而當哈達舊了,便被當作繩子使用,或許是將哈達打結作為門上裝飾,或許是在天黑關門後,將哈達綁住兩扇門的門環,當作一道門鎖。由於蒙藏民族至今仍保有一物多用的生活習慣,避免資源浪費,可說是崇奉物質主義,而在快被過剩工業化大量產出物質掩埋的地球村中,重塑一道重返質樸的清流。

 至於尊重自然界生態平衡,絕不只是部落裡的人說說、約定俗成而已,而是自古即有立法規定的!這些草原民族雖有狩獵傳統,但是他們知道永續才能生生不息,好比圍捕時,不會四面全部包圍,一定會留下一面,讓動物有機會逃跑; 此外,蒙古族在古時即有立法,哪些動物在哪些季節(通常是繁殖的季節)不能殺,懷孕的動物不能獵殺…等,倘若違反便會受罰,這些生態保育法律的制定概念,即便到了今日都相當值得參考!

享受蒙藏文化中心服務
 蒙藏文化中心肩負著蒙藏文化的教育和推廣責任,它不僅與大安區結合,在中心內舉辦展覽和活動,讓民眾在觀賞文物之餘,還能親手捏饡巴,喝西藏奶茶,吃蒙藏點心,穿著蒙藏傳統服裝和小型蒙古包合影,此外,它的服務也常走出中心,舉辦大型研討會,探討草原沙漠化的因應對策,以及到全台各鄉鎮舉辦展覽和樂舞表演,讓不便到台北參觀的民眾有機會就近接觸蒙藏文化。

 蒙藏文化中心表示,竭誠歡迎所有民眾前來參觀,對於想要離苦得樂者,來到這個佛教大師的住處舊址瞻仰,沉澱心靈,重視環保永續的人,藉由研討草原民族的生活型態,對生態倫理得到新的啟發,而對於想要學習蒙藏文化的朋友,中心也有豐富的文獻收藏(部分已公布於網路資料庫)可供參考。如果有15人以上的機關團體事先預約,還會派專員導覽解說。

蒙藏中心
連絡電話:02-23416763
地址:台北市青田街8巷21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