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3月31日 星期四

帶你文化玩生活 社大成員一起來

台北文化局舉辦了一個文化護照的活動,看了連結就是曾有同學採訪的南村落,詳見該網站:
http://www.southvillage.com.tw/

目前已經開跑的活動是
「第五屆春天潤餅文化節」
日期: 3月26登場至4月10日
地點: 南村落、回留與林語堂故居
內容: 「春花之美」、「春茶之美」、「清明潤餅會」、「春詩之美」、「講座暨紀錄片放映」、「春琴之美」、「南村落春日潤餅會」、「春蔬之美」、「清明野菜生活」,以及「春舞之美」等系列活動。
古色古香又詩情畫意的活動照片請見: http://www.southvillage.com.tw/alburm_0001_detail.aspx?ID=336

由於活動眾多又精采,小妹我(何彤芬)打算去參加秋惠文庫的活動,一方面這秋惠文庫就在大安區,永康街旁,二方面她很有文化特色,應該符合本屆雜誌的主要讀者群 (決定本期雜誌走向了嗎?) 
希望各位編採班成員共襄盛舉,詳細再通知各位。


補充: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的新聞稿如下

【2011台北文化護照】開跑囉! 108場活動帶你文化玩生活
發佈日期:2011/03/28
 「玩文物收藏」代言人林于昉分享全是老地名的台北地圖,邀請大家到秋惠文庫一遊。

絲絲扣人的南管、悠揚的古琴樂音,為台北文化護照春奏序曲
芽菜春蔬為清明節氣帶來了清新的食俗文化體驗

2011台北文化護照活動開跑囉!今年將以「台北文化玩生活;眼、耳、鼻、口、手、腳六感活動」為主題,從3月到9月跨越春、夏、秋三季,推出108場生活藝文活動,帶領民眾一起從日常生活中「玩」台北。
由台北市文化局與民間南村落合辦的「2011台北文化護照」,28日在春意盎然的林語堂故居舉辦記者會,並由心心南管樂坊王心心、中華古琴學會袁中平帶來優雅典雅樂音開場。文化局長謝小韞、南村落總監韓良露與秋惠文庫林于昉、回留胡筱真等人,一一介紹文化護照中的各項精彩活動。

文化局長謝小韞表示,文化護照活動已邁入第八年,今年規畫了13大主題,希望藉由這本圖文並茂的「大」護照,透過走訪、講座、手工實作、表演、影片,讓民眾從再平常不過的日常吃喝玩樂中,重新發現生活中的文化之美。

台北文化玩生活從「春天潤餅文化節」開始,大家還可以包羅萬象「玩」到台北文化的民俗慶典生活、節氣生活、城市漫步、美味漫步、老廟舊屋、自然生態、台灣茶、收藏文物、廚房美學、地下道音樂會、音樂生活、生活短片等為主題規畫的活動,還有5月文學月「百年回顧華文新趨勢」的系列活動。

「台北文化玩節氣生活」、「玩民俗慶典生活」系列,將彰顯先民在四季循環裡,創出一連串的歲時節慶,用來調劑生活、生產的步調。除清明外還有殼雨、立夏、小滿、小暑、大暑、立秋、白露等節氣,及神農節、端午節、中元節等食俗文化體驗生活美學。
「台北文化玩台灣茶」系列,經營冶堂但從未收過茶資的茶達人何健,將深入淺出帶領大家認識文山包種茶、木柵鐵觀音、台灣紅茶及分享「茶與樂」的意境。

「台北文化玩城市漫步」將分別由李清志、舒國治、韓良露、莊永明..等建築及生活達人帶領大家走訪中山北路條通街區、城中歷史街區、東門町、溫羅汀、大稻埕老街、艋舺、古亭老街、天母 穿梭巷弄看台北前身今世的風情。

「台北文化玩自然生態」系列,將由劉克襄帶路走訪關渡、忠義、內湖、社子島等四個值得你彎身探索的台北溼地。

「台北文化玩老廟舊屋」系列,老屋新願將由李乾朗、張震鐘、雷驤等帶領導讀城市。將走訪明星咖啡屋的文學風華、二條通咖啡館、紫藤廬、千秋街町屋、齊東街日式宿舍群、北投文物館等;也將走訪艋舺清水巖祖師廟、大稻埕霞海城隍廟、大龍峒保安宮等求健康求姻緣的百年老廟。

「台北文化玩收藏文物」系列,將在秋惠文庫裡見識到牙醫師林于昉醫生所打造的微型台灣文物館,走進歷史的時光隧道,分享歷經荷蘭、明鄭、清朝、日治、民國時期的台灣,多元豐富的歷史與文化。

此外,還有一系列的「地下道音樂會」,台北市內有許多行人地下道使用率偏低,這次特別挑選在師大地下道舉辦多場地下道音樂會,讓更多人知道這些城市裡的地下祕密空間。

5月文學月的「向大師致敬活動」要向聶華苓老師致敬,規畫百年文學研討與座談會、茶會、論文發表。7月將在植物園舉辦「荷花節」寫生,8月於市圖總館展出的「林語堂先生身影百年特展」。活動及報名方式,可上南村落網站查詢http://www.southvillage.com.tw,或洽 (02)8369-2963。

2011年3月18日 星期五

提問

面對生命殞落之時,我必須承認自己的無能為力,何況是大批生命集體的滅亡。

一次次重播海嘯吞噬建築的新聞讓我不耐,下意識拒絕聽幅射外洩的消息,看報刻意跳過相關新聞,別「浸」在焦慮裡,我提醒自己。

日本友人來電,重覆喃喃放送著面對存在的焦急,「喝一口水都恐懼的日子,你想過嗎?」她問。聞言,我還是禁不住焦慮起來。災難後,集體大環境的不安全感,正滲透每個人的心,未經歷當下的倖存者,或許無法真正感同身受。

災難紛沓而來,何謂「生命」?生命史楊索老師如此提問。生命是探索,生命是無愧於心,生命是來學一門功課,同學紛紛回應提問。浮現我腦中的生命是生老病死的過程,只是有人來不及生病,來不及變老,便死亡消逝了。樂觀看待,生命可以是精神體,也可以是物質體,肉體雖然死亡,精神長存,這也算是另一種生命形式的延續吧!

有一位同學語氣淡然提及,「生命,來來去去,以不同形式存在,這一遭過了,還有下一遭,所以沒什麼好……。」不知為何,心中突升不快。是他面對生命時,態度上淡然的驕傲,惹惱我了嗎?亦或是我經歷的生命,已自認沉重無比?現階段的人生,似乎沒有答案。

海嘯數日後,日本搜救隊員尋獲劫後餘生的酣睡嬰孩,抱著他,一臉溫柔笑意,注視著電視中嬰孩安穩熟睡的臉,電視前的我,彷彿一同見證生命歷劫重生後的喜悅,生命總能在絕望中看見未來的希望,噙著淚,莫名的暖意在胸中流盪。

仍然無法回答關於生命的提問,自古以來,從來它就是個大哉問,日本友人終究選擇先離開日本,暫時停止了焦慮,惡罪感卻隱隱發作。

2011年3月8日 星期二

不入











還記得,第一次看見比丘尼跪著托缽化緣,內心有著說不出的驚愕。

當時,熙來攘往的街道上,低眉捧缽的比丘尼,一身僧服不動如山,不染俗塵和身旁行經的紅男綠女,形成強烈對比。行色匆忙的人群,或有人好奇的看了她一眼,或有人無視她的存在。比丘尼的缽內始終空空如也,毫無進帳。

一位友人,遠嫁韓國,入境問俗,一進門便得向公婆行跪拜大禮,她心中的五味雜陳,難以言喻。在台灣,她從未跟生養她的父母下跪過。跪這個字,對她而言,是尊嚴、自我認同的拋棄。

那心情,我懂,亦如我看見比丘尼跪街的呀然。

前天,再次在西門町遇見這樣的景象,凝睇著,滿心蒼涼的我按下了快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