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2月27日 星期一

採訪國民美術 劉秀美老師

藝起人生──回溯。抒壓。療癒的美術



(人物專訪:劉秀美,1951年生,童年時代成長於台北萬華,從小以自學方式大量閱讀、學習、創作無數,於1990年開始職業畫家生涯,而後從事社會美術教學,以自我創作的心路歷程和多年帶領婦女、老人畫會的田野觀察,編輯出屬於亞洲人的國民美術課程。民國一百年,國民美術即將現身大安社大。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(大安社大99年編輯課同學 共同採訪國民美術劉秀美老師)

前言:美術與文化 

走在台灣城鎮中望眼所及都是流行風潮,食衣住行上普遍受西化、韓風或日系的影響,在潮流推動下的連鎖飲食或服飾美嗎?有自己的風格,屬於自己的生命或土地的文化在哪裡?國民美術著眼於個體,找出和家族、土地和歷史文化的連結,也從世代傳承回視「我」的身體、長相、個性和特質。透過這樣的對話和表達,和自身生命息息相關,開墾出尚未發掘的生命動能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 (國民美術於淡水的野熊女子美術學校)

開始繪畫──身體的準備

國民美術推廣者秀美老師提起當畫家要走的過程很艱辛,但是一般人學藝術或繪畫創作,重點並不在於當畫家,而是如何透過繪畫,在生活和自我教育中汲取養分,使自己在各行各業中做個有靈感、有創意的人。這要如何做呢?就從自己的身體和自身環境做起。一個開始繪圖的身體,是一個準備好的身體,它需要很多的更改。在人生各個層次的體驗中,人可以透過繪畫來研究自己並且發展自己。身體就是很好的媒介,因為它記憶著關乎個人的圖像,從身體入手,可以開啟對自身的認知。

就環境來說,現代社會知識龐雜,如何才能找到自己需要的養分。以閱讀為例,照排行榜上選書未必就適合自己,而是要走入書店、翻開書本的當下,感覺喜歡、也欣賞那樣文字的表達,那個寫作氣質適合自己,它的好處才能被吸收。如此,書和人可以信任並且契合,這樣的書未必是大家公認的好書,卻是最適合自己、也是自己最能從中吸收養分的書。如此的自我教育,還必需是自發的,出自於自動和自願,真正的學習才會發生。

認識自己──繪畫三部曲

人怎麼認識自己呢?首先,要對自己非常有興趣,包括對自己的羞恥、內咎、無知等都要有深刻的認識。透過對自己的愛,瞭解這個身體裡蘊藏著幾千年族群的歷史生命。更進一步,要對自己的家庭歷史感到興趣並且去研究它,才能從愛的主權上建立出屬於自己最優秀的東西。當人對自己的東西很深刻,這個人會自然很迷人,因為能認出自己的獨特,從家族事件或親族的人身上回到自己,了解自己的樣貌、性格和所做的選擇,這樣創作的過程就提供了線索和途徑。

藝術──天生的治療師

藝術本來就有療癒的作用,一般外界所謂的「治療」都帶著高/下之分和不對等的意味。國民美術的教學是從認識自己入手,在創作中發現和表達,拉開人與現實世界間的安全距離。譬如,憤怒不需要演變為暴力才能釋放,而是透過作品和表達,化解在現實世界中潛伏隱藏的暴力因子。在藝術中的催化,也來自於人生的磨難,當生命受困、處於臨界點或瀕臨瓦解的極限,反而更能激發出生命,這也是藝術的幽默。要從冒險和探險中來獲得這極端的藝術,人所需的是敞開,破除既有對世界抱持的觀點,生命才有擴展和成長的可能性。因此,真正的美術教育既是思想也是哲學,越吃苦的人透過重新思考,他的哲學自然走的越深。

美術老師的職責

美術老師本身絕對要喜愛美術和重視文化,視自己為來學習的人,以教學為服務方式,且視對象為藝術家而不是學生,如此的教與學才能互起作用。說到美術和人生的關連,一般人對人生的組織能力要到40歲左右才會開始。美術老師自己是否準備好,對於生命是否有足夠的暸解、觀察和鑑賞,同時也願意深入探索,以自我教育做為累積,跟人、社會和現實世界連結,才能協助他人組織出自己的文化。這樣的藝術教育是為了產生新的人性,改變隱藏的內縮傾向,使人成為能表達和分享的藝術表演者。(註:破洞歌舞團是國民美術另一種呈現和分享生命的方式。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(與土地連結及自身文化有關的美術創作)

面對現實土地,建立幸福經驗

話說回台灣的美術發展,不禁要問屬於亞洲人的美術在哪裡?其實我們從小就有,中國文字本身就是畫,亞洲人原本就有本身的文明和文化。但是台灣的美術起源與發展,要從1985年一批旅法習畫的日本教師來台教授說起,由於受西化和印象派影響甚深,所教技法也偏向於西式的觀念、畫法。老一代畫家如楊三郎、李石樵等人,少年時期的畫作非常精彩,而後受到國民政府來台和猶太人被屠殺等悲劇的發生,令當時畫家不敢教人物畫或是表達社會體裁,而以水果靜物、風景和石膏為主要方向,導致台灣至今仍以西方繪畫、素描為主的美術發展。這台灣土地上的命運、歷史經驗,每活五十年就被迫斷裂一次,這樣的斷裂造成教育的缺失,因為文化沒有累積,是長不出自己的東西的。因此教育必須從土地開始,鬆解社會的禁忌、恐怖,並且透過聆聽,理解彼此命運的傷害,其中就存在著台灣的希望。我們要面對現實、深入思想,從接受一切中去找出各族群最精華、最深刻的東西,才能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文化和藝術。也才能從橫介面跟隨西方文化的發展中跳脫,找出垂直縱面屬於自己的東西,台灣才能跟上世界美術的腳步,並且從鑑賞者躍升、轉化為原創者。

另外,秀美老師還透露她的養生和不用健保卡的秘密,和土地的連結、繪畫、閱讀都有絕大的關係。人從與土地、家庭連結中重新認識自己,並以思想、創作進行療癒,身體就會回應內在而產生改變。像這樣,從美術到人生,從鑑賞到創作,從內向到探險,透過行走遊戲人間,旅遊不居大小或型態,都能帶來莫大的樂趣和探索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(採訪整理: 翠如)

2010年12月15日 星期三

「相遇華光」社區地圖



 歷經近半年的籌畫與製作,大安社區大學以平日所關心的華光社區為區域,製作了華光社區第一份社區地圖!

為「華光」留下紀錄
 華光社區的歷史從清朝、日據時代就開始,它曾經見證臺灣獄政的發展,也承載著在戰爭中流徙的人們與城鄉移民的人生。這裡有飄香幾十載的懷舊美食,也曾有過知名的手工旗袍、西裝店舖。許多小人物在這小小區域中,用生命寫下六十年的歷史,現今卻因為國家政策的規劃發展,即將在推土機的履帶下消失。

 這塊12.64公頃的土地時值數百億,除西北區不到1%為私有地,其餘全為國家所有。當各位在看這張摺頁時,您必須知道,您是這塊地的股東之一,您我都在這塊地上持股1/2300萬。面對如此龐大的公共資產,政府還未清楚告訴您將如何使用,而您想關心,也不知從何入手…。

 99年,大安社大團隊與在地文史社師生將陪伴華光的累積製成社區地圖,希望讓更多人有機會認識華光社區。社大也長期徵求:「寫給華光的一封信」。如您想說說對華光的記憶、眷戀、珍愛…,歡迎來信daancc.info@gmail.com。未來期待我們能集結大家的力量,一起為華光的紀錄盡綿薄之力。


地圖正面下載:http://daan.cogsh.tp.edu.tw/huaguang_map/huaguangP1.jpg
地圖背面下載:http://daan.cogsh.tp.edu.tw/huaguang_map/huaguangP2.jpg